果樹管理談“根”論“本”
添加時間:2015-12-30 點擊量:3817
根是果樹的地下部分,起固定樹體、吸收、貯藏、合成、供給樹體所需的水分、無機鹽類以及酶、生長******等的作用。樹體的根、干、枝、葉、花、果的干物質中,有5%左右來自根系吸收的無機養分,在果樹的鮮活組織中,水分約占60%~90%。因此根系的發育狀況,所處的環境和吸收供應能力,對于果樹的生長和結果狀況至關重要。根系管理的內容集中表現為土壤改良、施肥、澆水、生草和覆蓋保護等方面。
土壤改良 土壤的理化性狀直接決定根系的伸展范圍、發育狀況和吸收供應水、肥的能力。土壤僵硬、板結、團粒結構差、肥力不足或偏粘、偏少、偏堿、偏酸都影響到根系的生長和吸收能力,影響到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因此,土壤改良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幼樹生長期,在挖坑或開溝栽植的基礎上,爭取逐年翻通全園土壤。將表層耕性較好,肥力較高的土壤逐年翻入40~80公分深處,而將底層的堅硬土壤翻至表層40公分以上熟化。深翻的深度根據土層薄厚與土質的不同,在40~80公分內選擇。這樣就可以誘導根系下扎,使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20~80公分范圍內。因為這個深度范圍內,水分、溫度、空氣比較恒定,變化幅度不大,有利于根系的穩定生長和對水分養分的吸收。近年來有人提出由深變淺,只能在全園翻通之后,果樹需追施化肥時作為一種方法和其它如開溝施肥、放射溝施肥、穴施、立體施等輪換作用的一種方法使用,而不應作為******的法寶使用。假如將這種淺施肥的方法也推廣到施基肥和大量的有機肥,效果是不會好的。因為淺施肥之后,肥料施在地表20公分以上,一是地表溫度、水分不穩定,特別是天旱或無澆水條件的地方,肥料很難被根系吸收利用。加上氮肥易揮發、流失,磷、鉀肥移動性差,是會造成損失的。二是根系具有趨肥性,肥料撒在地表引導根系上浮,遇到天旱,根系吸收能力就大打折扣。群眾總結的“根深葉茂”就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三是近年來提倡生草,草的根系分布在表層,假如將樹的根系再引向表層,草根與樹根必然會出現爭水、爭肥的矛盾。如果讓果樹的根系主要占據20~80公分范圍,草根占據20公分范圍,它們就會相得益彰,這種爭水、爭肥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四是有機肥施用后必須和土壤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如果將有機肥、有機物(作物秸稈、樹葉、雜草、鋸末等)撒在地表,有機物仍然是有機物。土壤,特別是深層的土壤無法和有機質結合,那么,土壤改良的目的就無法達到。況且有機肥撒在地表,肥料中氮素養分也易揮發損失。
施肥 我們的果農進行的是商品生產,每年從果樹上要收獲大量果實,果樹本身又要進行生根、抽枝、長葉、開花、增粗等。這就需要消耗大量養分,這些養分一是由葉片合成的有機養分;二是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無機養分。特別是土壤中的養分,隨著果樹的逐年消耗,只會越來越少,不給補充,總有******會消耗盡的。這種土壤養分嚴重虧缺和失衡也就是我們許多園腐爛病、小葉病、水心病嚴重的主要原因。當前生產中存在普遍性的問題是有機質不足,重氮、輕磷、輕鉀和微量元素不平衡,這也是我們和國外果園的******差距。因此,要使果樹持續優質、高產、******,就必須對土壤中被消耗的部分進行補充。
施肥的種類和次數:果園施肥應實行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追肥并重的原則。提供配方施肥、診斷施肥、平衡施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秋施基肥,是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水平,保證下年果樹高產、優質的關鍵。這次施肥的******時期是每年的9月份,******結合秋季深耕翻耕,將全部的有機肥、微肥和全年施肥量60%的氮、60%的磷、30%的鉀混合施入,然后澆水(也可不澆)。追肥多數人主張春追氮肥,麥收前后追以磷為主的促花肥,8月份追以鉀為主的膨果、著色肥。近幾年我只在麥收前后將剩余40%的氮、40%的磷、70%的鉀一次追肥。經觀察,在陜西渭北旬邑旱塬的條件下和追3次效果無明顯差異,而且省去了春季和8月份兩次追肥的用工,并且傷根也少,在相同的條件下,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簡化施肥方法。
施肥的數量:一畝地究竟應該施多少肥,這要根據樹齡、樹勢、產量目標及原有地力來確定。一般來說,隨著樹齡的增大,施肥量也要逐年增加。隨著產量目標的確定與增長施肥量也應同步增加。汪景彥研究員認為,根據山東的資料,進入盛果期的蘋果樹,每生產50千克果實每年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102.9—110.8克,純磷8.5—17.03克,純鉀114.6克—161.9克。還有人認為每生產100公斤蘋果需純氮1.6公斤,磷1.2公斤,鉀1.28公斤。廣大果農在施肥時可參照這些標準,結合自己的地力、樹齡、樹勢、產量和改形程度進行調整。地力較差、樹勢較弱、產量較高的可高于這個標準。樹勢較強,地力較好,產量較低的可低于這個標準。改形樹******年可掌握稍低,以后即可轉入正常管理,施肥標準參照正常水平進行。即投入的多,收益也多,果樹也健壯、抗病、維持的年限也長;投入少,收益也少,花芽難形成,腐爛病、根腐病容易發生。甚或栽下果樹沒見啥就毀園刨樹了,實踐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但是果樹是有感情的,施的多,樹吃的飽會給你高額回報,施的少,它也會報復。例如這種產不下果,賣不下錢,甚至刨樹毀園就是果樹對你的報復。總之一句話,已經栽了果樹,就要舍得投資,舍得出力。要把它真當一回事,盡可能在自己僅有的幾畝地里產生可觀的效益。
生草 生草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變果園小氣候,保持水土、保墑,減少用工的好處,是根系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提倡人工種草和自然生草。人工種草可選擇的草種主要有白三葉、紅三葉、扁莖黃芪、黑麥草等。李立科教授提倡在果園夏種油菜(套袋后搶墑種)秋施基肥時翻入土壤,在起到種草作用的同時還能克服人工種草冬季落葉難清理,遺留病蟲基數大的弊端。人工種草時,隨澆水或降雨撒施氮肥提高產草量,可起到用無機換有機的效果。
覆蓋 地面覆膜或覆草也是根系管理的內容之一。春夏季雨后及時復膜具有增溫、保墑、促進微生物活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多用于新栽植樹的頭2—3年。覆草覆秸稈除有保溫、穩定土溫的作用外,其腐爛后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在勞動力充足,有機質缺乏的地區,春、夏季趁墑覆蓋是一個好辦法。冬季的落葉也可推遲到春季清園前清掃,可起保冬墑及增溫作用,但這個時間要把握好,******在春季有小雨后,或在驚蟄前后的返漿期“及時清掃”,否則葉易碎。
澆水 對于澆水,是澆水有利,水多有害。一般來說,果樹類比糧、棉、油、蔬菜耐旱,不是太旱,不必澆水。澆水注意抓幾個關鍵時期,如封凍水、花前水、膨果水等。土壤偏堿的地方,應注意澆水方法,每次澆水可澆一行空一行,或少澆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不透氣而導致根系生長不良和產生氧化還原反應,不僅影響根系對鐵的吸收,還會造成黃葉病和根腐病的流行。
本,按照漢字的形意規律,從說文解字的角度形象來看,即生長在地上部的木。引伸到果樹管理上來就是果樹的干、枝、葉、花、果的管理,其要點是:
1、抓“本” 不能忽視“根” 抓住了“根”,“本”就有了穩固的基礎。
2、抓“本”要立足當地情況,適地選擇好品種 多少年來,“特產”總是能賣到“特價”。這個“特”就是當地自然環境和適栽品種的有機結合,這個“特”的生命力就是其它地方無法復制的。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勢,關鍵的問題是要善于發現、認識和利用這些優勢,靠“特”發展,靠“特”致富。
品種問題,可以說老生常談了,品種選得不準,給果農造成的損失將是巨大的。面對五花八門的苗木市場,如何才能選中合適的品種呢?①選品種一定要考慮環境因素。例如處在蘋果優生區的渭北、陜北南部和隴東地區晝夜溫差大、生產的蘋果品質好,耐貯存,但栽植的早熟品種則相對渭南、運城、三門峽地區晚熟10多天,早已失去了“早”的意義,所以只能在中晚熟、晚熟中選品種。(而渭南、運城、三門峽氣候特點有天然溫室之稱,適宜栽植早熟品種,選擇各類早熟品種則是明智的選擇)。②選品種一定要考慮市場因素,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不要盲目追風。③選品種不要盲目求新,不要以為新的東西就一定比老的好,而且現在的品種同物異名的很多,有許多所謂的“新”品種根本就不新,只不過換了個“新”名字而已。選品種必須認真考察,眼見為實。④選品種一定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要堅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單家獨戶栽植,形不成一定的量,也是很難有效益的。
3、砧木的選擇 選擇什么樣的砧木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特別是一些缺少經驗的新果農,往往只問品種,不問根系,不問砧木。待栽到地里掛果后才醒悟,這時悔之已晚矣。經過果農的長期生產實踐,適合西北果區蘋果生產的喬化砧有八棱海棠、圓葉海棠、楸子、新疆野蘋果;適合蘋果生產的中間砧木有m26、m7、m9、SH系列等。近年發現有些人利用果汁T、罐頭T下角料分離出的蘋果籽育苗作砧木,未作嚴格論證,很有可能產生不抗逆、不抗病、分化嚴重、園貌不整齊,很難豐產等后果。
4、密度的確定 采用矮化自根砧或矮化中間砧栽培的適宜較高密度,適宜在水肥條件好的地方發展,一般以3×2左右為宜;喬化樹比較抗逆,后期豐產潛力大,適宜較稀栽培,適宜在海拔較高的旱塬區發展,一般以5×4左右為宜。為了克服喬化砧樹早期產量低的弊端,也可采用計劃密植的辦法,在出現密閉時再逐步改造。
5、樹形的確定 樹形是伴隨著果樹的出現而產生的,但放任的樹形并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結構良好的,能充分利用空間保證通風透光、具有良好的負載能力、方便作業而又能豐產優質的樹形。可以說,一個成功的修剪與盲目的、錯誤的修剪相比,可以影響到40%以上的效果,可見它的重要性。但是,在樹形上誤區也多,主要是跟了樹形的風,依賴樹形,把整成一個目標樹形作為目的,完全跟上一個什么樹形走了。要知道,我們栽培果樹的目的是為了豐產,為了效益,樹形只是一個栽體,一個好的樹形只是提供了實現******豐產、省工的可能,而不是全部。況且,樹形的選擇要和栽植的密度等密切相關,不可“糜子麻子”不分,套用一種模式。樹形也是可變的,它可以根據需要采用開心形這樣的平面布置方式也可以采用紡錘形立體分布。爭取主體分布的樹高一般不超過行距的80%,上下層主枝間距不宜超過上層主枝長度的80%,采用開心形的,要互不重疊,同主枝的葉幕厚度不能超過2米。
6、樹勢的判斷 “勢”就是具有一定樹形的果樹表現出來的狀態,一般用強、壯、新、虛弱來表示。健壯的樹勢是果樹生長和結果基礎。樹勢也是修剪的依據,每年的修剪就是對樹勢調節到我們所需要的程度,例如過強的宜采用輕剪長放多留枝和增加掛果量的辦法調節,過弱的則用加大修剪量減少掛果量來調節;虛弱(或虛旺)的則主要要根據形成的原因通過少結果多補養、少動剪來解決。
7、“量”的把握 在“量”的把握上,切記把握一個“度”字,“過”和“不及”都是會給果樹生產帶來損失的。在果樹生產上,常遇到的是花量、果量和枝量。
7.1花量 即成花量和留花量。人們往往都有一種心理,認為成花越多越好,越保險,所以把每年的環割促花作為一種主要手段,造成春季花滿冠,這是對養分的極大浪費,也是樹勢力變弱、壽命短、坐果率低或落果多的原因之一。正確的作法是向不環割方向發展,花夠用就行,群眾也有這樣的體驗,即“半樹花,滿樹果”,“滿樹花,半樹果”正是說明的這些道理。
7.2果量 在果樹的生產中,適應優質是明智的選擇。掛果過量,技術要求更嚴格,投資要求更高,甚或造成大小年結果現象。無論從果樹自身的規律還是從市場角度來講,高產都是有害的。
7.3枝量 枝量和樹齡樹勢密切相關,硬要給出一個硬性指標是比較難的。但總的原則是幼樹期至進入盛果期前要輕剪長放多留枝。進入盛果期出現密閉后,下層和內膛的光照惡化,許多枝和光照處于光補償點以下,屬于寄生枝,這時就需要將這些枝疏掉,或將影響他們的枝疏掉,以減輕樹的無效消耗,這在生產上是有利的。有人給出一個判斷枝量的標準,即夏季樹下有均勻的光斑是切實可行的。
8、基本技術和基本的手法 果樹的整形修剪,不外乎“放、疏、截、變、傷”五種基本技術,果農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東西,明白他們都起什么作用,都有什么反應。只有明白了這些,才不會誤入歧途,聽別人說拿起剪子就不用鋸子,說拿起鋸子就把剪子鎖在柜子里。
在果樹管理的手法應用中,應該盡量使之簡化。只要能用***簡單的辦法干出******效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只要咱們的果農能作到“當明白人,干簡單事,走務果致富之路”,咱們就會給自己創造一個快樂、輕松管果樹的理想境界,實現人、樹、環境、效益的相互協調。